轉貼一篇我最近擔心的事.....我家寶貝老是頭會斜右邊...雖然還沒有不對稱發育..但是還是很擔心~ㄣ.....我要帶他去看小兒科,提共給各位媽媽...別耽誤了小寶貝的黃金時段唷~~~


歪脖子怎麼辦? 談小兒斜頸症


門診時,有一位美麗的媽媽著急地問我:「小妹妹躺著時,頭老是側向左邊,結果發現妹妹脖子的右邊有一個小硬塊,這是怎麼ㄧ回事呢?以後會不會很醜?」當看到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頭總是側向固定的一邊時,或當看到自己正在成長的小孩臉部有不對稱的發育時,別以為那只是小孩子頭部自然的傾斜,其實這種「小左傾」「小右傾」「大小面」的現象可能正意味著你的小孩患有「斜頸症」。


斜頸在臨床上不算是少見的疾病,在一千個新生兒中,約有五.八個小寶寶被發現因斜頸而來求診。一般小孩子剛出生時很少看得出有沒有斜頸,大多數是在約十天左右,發現頸部胸鎖乳突肌的下半部有一個小腫塊,腫塊摸起來沒有觸痛的感覺,不過當你扭動小孩子的脖子,肌肉受到拉扯,小孩子會大聲哭鬧。慢慢的腫塊在四至六個月會消失,但此時胸鎖乳突肌的短縮已形成,斜頸的外觀則更加明顯。斜頸會造成臉部不對稱的發育,通常大約要三個月大以後才看得出來。肌肉短縮愈厲害,臉部不對稱就愈明顯,短縮的那一側臉比較小。但是也有一些小朋友都好幾歲之後,才會發現外觀有明顯的異常。


造成斜頸症的病因有很多,大略可歸納為四大類:


骨發性斜頸:乃是由枕骨、第一頸椎、第二頸椎的骨骼或它們之間的關節發育不正常引起。


肌發性斜頸:由於胸鎖乳突肌攣縮引起。


皮膚性斜頸:由於頸部皮膚寬厚,如蹼狀而引起。


神經性斜頸:由於腦部或脊腫瘤造成痙攣而引起。


 其中以肌發性斜頸,發生率最高,值得大家的注意。一邊的胸鎖乳突肌攣縮形成拉力,而使頭頂傾向患側,下巴傾向對側,是肌發性斜頸發生的機轉。但造成胸鎖乳突肌攣縮的真正原因至今尚未被確認,而依據新生兒病理切片的發現可揣測,肌肉發生纖維化早在出生前就已進行,進而造成胎位不正及生產困難。依據文獻統計,這些肌發性斜頸的患者中百分之四十二有生產過程不順利的病史。因此,呼籲大家對於臀位生產或須用吸引器、產鉗生產的嬰兒提高警覺,注意是否有下面敘述的症狀而及早就醫。患有斜頸症的嬰孩,由於肌肉不對稱的拉力會有頭老是歪向一側,睡覺時頭老是惻向同一邊,趴睡老是以同一側臉頰貼在床上的習慣。而在六個月以內的嬰孩,肌肉腫塊可能明顯而且可以在外表看到或摸到。由於嬰孩老是以固定側貼床而眠,因此,臉部的發育就會發生不對稱而顯得「大小面」。而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病人會併發髖關節脫臼或髖發育不良的先天髖關節異常,而有長短腿或跛行。


斜頸的診斷應該要包含下列二個方向:


一、病因的鑑別診斷:雖然胸鎖乳突肌的攣縮是造成斜頸最常見的原因,但是仍有很多其他原因會引起斜頸,尤其要注意的是,常常這些比較罕見的病因隱藏著更大的危機。例如脊星狀細胞瘤,其早期症狀約有一半會以斜頸表現出來,在美國曾有此種病例,因被疏忽誤診為肌肉孿縮性斜頸,而在伸展運動治療中,發生脊出血造成四肢癱瘓的悲劇。所以,鑑别診斷是治療斜頸最首要的步驟。但如何進行?依照各種病因所佔的比例,建議按照下列流程來作鑑別診斷:首先到小兒骨科檢查確定是否有肌肉的孿縮,或頸椎骨骼的異常。若無異常,到眼科診斷是否有斜視的問題。若無問題,再到耳鼻喉科檢查是否有內耳前庭的障礙。若無問題,則最後到小兒神經科檢查是否有腦脊髓神經腫瘤或病變。


二、伴隨疾病的診斷:依據統計,在肌肉孿縮性斜頸的新生兒中,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嬰兒會伴隨發生髖關節發育不良。在診斷過程中,利用超音波作胸鎖乳突肌及髖關節掃描,可大幅提高診斷的敏感度,能夠更詳細地得知肌肉水腫的程度,並對於小兒頸部淋巴腫瘤、囊腫和常在斜頸患者發生的橄欖體之間,做出一迅速及正確的鑑別診斷。在小兒骨科,兒童髖關節的超音波掃描能比X光更早期、更精確地得知髖關節發育的情形,以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超音波是一種無幅射傷害的非侵害性檢查,值得推廣為斜頸新生兒的常規檢查。肌肉性斜頸的治療,是有時間性,所以必須把握治療黃金時間:一、二個月大的小患者,利用按摩患側,以及頭部的伸展運動等保守療法通常都可得到很好的結果,通常在一歲以內,大約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治癒率。而須治療的期間,因開始治療的年齡及肌肉短縮的程度會有所不同。大於一歲的小孩,患側頸部旋轉度少於健側三十度,並且兩側臉型有大小不對稱,復健運動治療就難以奏效,可能就要利用開刀做孿縮解離手術或Z字型延長術才可得到好的結果。所以及早的發現可能使你的嬰孩免挨一刀,而對年紀較大的患者更不要遲疑,讓他及早接受開刀治療,依治療的經驗,愈小就接受開刀治療的患者,他「大小面」的恢復就愈好。一般來說,手術最好在五歲以前,這樣才能使臉部的不對稱得到比較好的再塑與回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0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